图片格式:jpg、gif、png、jpeg、bmp格式;
抱歉,您上传的文件不是图片格式,请重新上传
图片格式:jpg、gif、png、jpeg、bmp格式;
图片识别中,马上就好
关闭
水磨房,又称水磨坊,为五谷制作面粉的作坊,井字形的梁柱缠绕着胳膊粗的绳索,中间悬吊着厚重的石磨盘与下扇磨盘磨合在一起,下扇由水轮驱动。磨盘旁凌空的两根木条上架着长方形的木质面罗,由于手臂推拉做水平运动分离出面粉与麸皮。
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,沿河上游沿岸的每个村庄里,都有一渠清水沿田埂、绕村舍款款奔来。临近水磨坊坊处水流加急,靠渠水为动力,带动木轮引擎石磨昼夜不停运转。
在那个青壮劳力要常年参加农业生产的岁月里,水磨坊里忙碌着的多为老年妇女,她们把所分取的粮食晒干后囤起,再淘簸干净,用小物什(一般是瓷碗或木器)盛上一小撮放在水磨坊的窗台上。
当时人们还没学会插队或挤兑别人。小物什很整齐地挨住放,窗台排满了,就顺墙根一溜儿续队,磨的早晚以排次为序。排在最前端的人家总会出一个人帮助正在磨的那户。这条不成文的风俗至今想起仍很新潮。
一家人口碑的好坏也多从水磨房传出,那是乡邻们最能沟通亲情的去处。上古传下来的水磨房的由来。很早以前修都江堰的李冰,发明了水轮机后,就有了水磨,人们不再用石臼和旱磨(牛拉或人力推动的一种石磨)。水磨坊下落水又归渠落回河流,汇合处陡然形成一凹浅潭,鹅鸭悠然戏水,等待有漏筛的粮物随渠飘漂出,学童假日里在旁边的沙滩上嬉笑。粮食的芳香顿时浸满了整个肺腑。